来源:潞安化工集团网站 时间:2021-11-16 09:50:44
煤礦開采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是大勢所趨,更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來,高河能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爲引領,積極建設國家級智能化示範礦井,智能化建設駛上快車道。
智能化建設,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是基礎,建設一支理論武裝頭腦,業務能力過硬的機電隊伍顯得尤爲重要。爲了滿足不同技術水平、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操作工種的機電人員專業化培訓需求,實現機電素質、崗位技能的共同提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爲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高河能源建設完成了集“機電培訓考核基地、機電創新實驗室、電氣實驗室和青年人才實踐基地”爲一體的“理論+實操”機電設備實操培訓基地。
“退役”設備發余熱廢舊廠房換新顔
“今年以來,高河能源大力推行精益管理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建設機電設備實操培訓基地如何能用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好的效果?經過多次實地勘察,我們決定用已廢棄的鍋爐房來當場地。”該公司機電部部長張凱說。
走進機電設備實操培訓基地,雖然空間有限,但是規劃合理,一樓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機電設備,比如智能綜采巡檢工模擬操作台、智能井下無人變電所設備等。二樓主要是機電創新實驗室、青年人才實踐基地和多媒體培訓教室,擺放著制作完成的創新設備模型和各種工具書。
“别看这些设备‘保养’得很好,其实它们很多都是‘退役的老前辈’,我们把它们放在基地里,物尽其用,让它们在这里发挥 ‘余热’。”机电部部长助理奚秀东说。
在電氣設備失爆案例實物展示區,學員們可以了解井下電氣失爆的危害及井下電氣設備完好管理的重要性,學習礦用電器設備安裝維護的完好要求,實現井下電器設備安裝維護的高標准、高質量,涉及電氣設備原理、結構、電纜引入裝置、聯鎖裝置、電纜接線工藝等9個項目。“在故障排除區,可以將機電設備裏面的線路分離出來,在給設備‘動手術’過程中,鍛煉和提高技術水平,爲技能培訓提供了教案和素材,而且歸類總結出機電故障預防措施以及解決問題的相關資料,爲解決井下機電設備運行難題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機電部防爆組組長張斌告訴記者。
培訓形式“活”起來學習熱情“高”起來
“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由電控系統和液壓部分兩個部分組成,包含控制器、電源箱、通訊線路、驅動器、系統軟件等。”在機電培訓考核基地,學員們正圍繞在智能綜采巡檢工模擬操作台旁進行現場操作學習,深入了解該系統的組成、功能,故障判斷等。
“以往的培訓偏向于理論,如今高河能源有了自己的實操培訓基地,可以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點在實物上進行操作,自己動手可以讓知識點掌握更牢固了。”綜采一隊員工宋雲龍說。
“我們充分利用PLC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模擬相關設備的操作、故障診斷,真正把工作現場搬到了實操培訓基地,實現了課堂與現場的無縫對接。”張凱告訴記者。
“面對細如發絲的光纖熔接,我們不能著急,要紮紮實實一根根的剝、一根根的熔……”在2021年“山西焦煤杯”第十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剛剛榮獲“安全儀器測量工”二等獎的王慧芳正在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來自一線的10多名員工參加培訓。
“針對不同工種,我們目前共有11項培訓科目,我們特邀首席技師、高級技工、技術大拿、技術骨幹擔任授課教師。”奚秀東說。
在培訓現場,供電二隊隊長王劍鋒正對學員們講述如何操作井下變電所無人值守操作系統。
“井下無人變電所值守操作系統主要是通過遠程控制開關保護器,達到‘遙控、遙測、遙調、遙信、遙視’目的。進入系統後,點擊供電系統圖,就會出現變電所電力監控頁面,在頁面內可以對變電所的各類型開關進行遠程控制,還可以查看曆史記錄、實時事件、修改定值等功能……”
“通過實操培訓,電氣元件及控制原理可以更直觀、更系統,如果能應用到工作中,我的技能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供電一隊技術員崔韶華說。
創新成果“多”起來解決難題“快”起來
“爲了填補無人值守變電所單人巡查發現故障無法處理的短板問題,我們依托機電創新實驗室集中優勢力量創新制作了高壓開關斷路器轉運裝置。”王劍鋒說。
記者了解到,檢修高壓開關的動、靜觸頭,更換隔離小車上的配件時,需要3個人協同才能把斷路器小車擡到地面上。由于井下變電所的空間限制,大多數開關面板打開角度最大只能達到90度,面板側的人不能完全站好,造成隔離小車向面板側方向側翻,無人值守變電所爲單人巡檢,一旦斷路器小車發生突發事故,單人無法處理。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機電創新實驗室的技術能手們制作了高壓開關斷路器轉運裝置。在移動架下方安裝四個方向滑動輪,可前後左右調整位置進行操作,這個裝置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人員進行搬運,僅需一名檢修工就可以操作該裝置進行更換作業,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提升了高壓開關斷路器更換效率,還保障了員工作業安全,有效杜絕了斷路器傾倒等事故發生。類似這樣的創新項目有很多,優化主皮帶返回信號中斷故障解決方案,最大限度的確保返回信號的可靠穩定;創新氣動抽油裝置,實現開風自動抽油,停風停止抽油等。
這些創新項目依托機電創新實驗室針對井下生産現場出現的一些技術難點,巧妙有效地解決了現場問題。據了解,機電創新實驗室設立了難題研討組和創新攻關組,難題研討組集中了高河能源機電系統頂尖的高級技師和技術人才重點開展“卡脖子”難題攻關。創新攻關組則是根據生産實際需要確立攻關課題,開展小改小革研究,提供技術支撐,服務一線生産。
“我們利用這個平台建立了機電人才共享機制及激勵辦法,以實現機電人才的有效整合,讓技能人才創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撐,奮鬥有回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實惠。技能人才通過不斷提高技藝,提升技能本領,成爲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的推動者,爲公司的數智化建設保駕護航。”高河能源副總經理任保將說。
(文 韩健 雷淼淼 连雅男)
責任編輯:崔婷婷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爲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衆號